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政文化

廉政教育

廉政文化

2016-11-09 贵州织金丁宝桢: 以爱民养民为第一要事

丁宝桢丁宝桢(1820-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晚清名臣。咸丰三年(1853年),33岁考中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岳州、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去世后朝廷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入祀详情进入>>

2016-11-07 陶行知二三事

1914年,23岁的陶行知从金陵大学毕业,在毕业典礼上,他宣读了自己的毕业论文《共和精义》,其中专辟一节讲“共和与教育”,他认为:“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陶行知由此做出了为实现民主共和而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生选择。 详情进入>>

2016-10-26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些重要论述把文化自信提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彰显了当前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详情进入>>

2016-10-25 【人间草木】岁不寒无以知松柏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说: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花开花谢,草木荣枯,自然的变化,容易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感慨。于是诗人们书写、歌颂、吟咏花草树木,借一草一木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怀,寄托某种理想,表现某种道理,给予某种详情进入>>

2016-10-25 近现代名人故居的楹联

名人故居,是人文精神的延续,也是灿烂文化的遗存,是时代的物化,也是人物的物化。岁月逝去,但名人的风采和精气神,却仍旧遗留在老宅之中,当我们走近名人故居,看到它饱经风霜的面貌,想到的是曾经居住于此的他或者她,想到的是他们的人生、他们的理想、他详情进入>>

2016-10-24 高攀龙告诫子孙:重行义 慎择友

高攀龙,江苏无锡人,明朝晚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理学家,历任大理寺右少卿、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高攀龙一生虽然在朝为官时间不长,但清正耿直,一心为国,不惧个人安危,敢于跟扰乱朝纲的宦官、权臣魏忠贤等人作斗争,甚至最后为留清名在人详情进入>>

2016-10-19 耿马:在扶贫日举办 “扬清风·树正气·促脱贫·奔小康”廉政文艺汇演

10月17日晚,耿马举办以“扬清风·树正气·促脱贫·奔小康”为主题廉政文艺汇演,唱响反腐倡廉及脱贫攻坚主旋律。汇演由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县纪委监察局、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扶贫办承办。演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以歌舞详情进入>>

2016-10-14 【微也足道】五首诗,五个来自《论语》的典故

《论语》一书,虽然篇幅不长,但作为儒家经典之一,长期以来,却是文化人必读的书籍。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留下了极为广泛深刻的影响。其中一些典故,更是不断地出现在文人学子笔下,成为他们表达自己、抒发情感的载体。 详情进入>>

2016-10-13 双江:“廉政宣讲团”唱响廉政旋律 助力构建廉政文化新常态

“中央反腐力度大,打老虎来拍苍蝇。权利关进笼子里,风清气正得民心。”近年来,双江自治县成立廉政宣讲团,积极组织开展廉政宣讲。  新载体提升倡廉软实力。不断创新廉政宣传教育方式,及时调整充实宣讲团成员,主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廉洁从政详情进入>>

2016-09-29 【微也足道】十句话读懂孔子的"礼"

孔子毕生致力于恢复周礼,他希望借助周礼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制度,也希望人人以礼调和社会。正如孔子的弟子有子所说,“礼之用,和为贵。”那么,在孔子眼里,礼究竟是什么样的?怎么样才算是礼?  礼本乎心 1.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详情进入>>

共 6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