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政文化

廉政教育

廉政文化

2017-02-14 诗词典故中的伦理文化

中华文化是伦理文化,我们的先贤制礼作乐,社会教化同国家治理结合,形成崇德重礼的德治思想。那么,到底什么是礼乐伦理,伦理在我们的文化中为何如此重要?让我们一起聆听那穿越历史、照耀千古的圣人之言,领略我们民族内涵丰富、意韵深远的伦理文化。1、地详情进入>>

2017-02-10 “诗词大会”激活的文化记忆

春节假期,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成为许多家庭一起围观的节目。舞台上比拼的是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热爱和精通程度,屏幕下唤醒的却是无数观众共同的文化记忆。  在懵懂学语、尚未识得几个汉字的童年,父母就已经教我们背诵了许多的诗词,“床前明月光,详情进入>>

2017-02-07 苏东坡的勤廉

一提起苏东坡,人们便想起他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近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知道苏东坡是一位有名的廉吏。只不过他的“文名”太盛,盖过了他的政声。他曾历任数州地方行政详情进入>>

2017-02-06 找到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来之不易,才显弥足珍贵。  对于真正的善行者来说,找到初心是信仰的起点。朱德和刘伯承是党内军内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他们对党的忠诚矢志不渝,他们各自寻找初心的历程也令人深思敬仰。  朱德是敦厚仁者,入党过程一波三折,堪称详情进入>>

2017-02-06 家书中的道德律求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富有争议的人物,有关曾国藩传说、典故、介绍、研究也已经有许多。作为追求道德自律的封建大臣,从其家书中寻找一些对于今天的人们仍有裨益的观点、思想,或许也是对曾国藩人身修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曾国藩对修身、持家、交友、治学详情进入>>

2017-02-03 底线 底色 底蕴

近日在一则博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做人要有“三底”:底线、底色和底蕴。说得很有道理,觉得有必要议论一下。对于普通公民而言,遵纪守法是底线,不能突破;为人正直是底色,不能丢掉;德才兼备是底蕴,这是做人目标,也是人性追求。但对于广大官员来说,“三详情进入>>

2017-01-23 南宋的治生家训与制用家训

自南宋开始,仕宦家训在原来主要齐家教子的基础上,又大大发展了专论生计问题的治生家训和专论家庭理财、节制用度的制用家训,从而为中国传统家训的发展拓宽了领域。叶梦得、赵鼎、陆九韶、倪思等人的家训是南宋时期这类家训的突出代表。  叶梦得的治生家训详情进入>>

2017-01-19 《治家格言》中的家教之道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毛泽东同志曾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引用过这句话。他说:“黎明者,天刚亮也。古人告诉我们,在天刚亮的时候,就要起来打扫。这是告诉了我们一项任务,只有这样想,这样做,才有益处,也才有工作做。中国详情进入>>

2017-01-16 打虎拍蝇歌

新年新春尽朝晖风清气正山河美中央纪委开全会反腐再把战鼓擂 老虎成患要吃人苍蝇乱飞传污秽不管谁以权谋私捞油水誓把贪官拉下马该得罪的就要敢得罪 别说权势有多大甭提官位多高贵不管谁违法乱纪做坏事金猴奋起千钧棒打虎拍蝇 英勇无畏 不该吃的不要吃不该详情进入>>

2017-01-06 汝曹切勿坠家风——陆游的家训诗文

在南宋的家训中,爱国诗人陆游的家训堪称独树一帜。不仅他的家训文章具有不同于他人的鲜明特色,而且他以诗教子的诗体家训,在中国家训史上也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  传清白家风的《放翁家训》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详情进入>>

共 6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