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政文化

廉政教育

廉政文化

2017-02-03 底线 底色 底蕴

近日在一则博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做人要有“三底”:底线、底色和底蕴。说得很有道理,觉得有必要议论一下。对于普通公民而言,遵纪守法是底线,不能突破;为人正直是底色,不能丢掉;德才兼备是底蕴,这是做人目标,也是人性追求。但对于广大官员来说,“三详情进入>>

2017-01-23 南宋的治生家训与制用家训

自南宋开始,仕宦家训在原来主要齐家教子的基础上,又大大发展了专论生计问题的治生家训和专论家庭理财、节制用度的制用家训,从而为中国传统家训的发展拓宽了领域。叶梦得、赵鼎、陆九韶、倪思等人的家训是南宋时期这类家训的突出代表。  叶梦得的治生家训详情进入>>

2017-01-19 《治家格言》中的家教之道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毛泽东同志曾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引用过这句话。他说:“黎明者,天刚亮也。古人告诉我们,在天刚亮的时候,就要起来打扫。这是告诉了我们一项任务,只有这样想,这样做,才有益处,也才有工作做。中国详情进入>>

2017-01-16 打虎拍蝇歌

新年新春尽朝晖风清气正山河美中央纪委开全会反腐再把战鼓擂 老虎成患要吃人苍蝇乱飞传污秽不管谁以权谋私捞油水誓把贪官拉下马该得罪的就要敢得罪 别说权势有多大甭提官位多高贵不管谁违法乱纪做坏事金猴奋起千钧棒打虎拍蝇 英勇无畏 不该吃的不要吃不该详情进入>>

2017-01-06 汝曹切勿坠家风——陆游的家训诗文

在南宋的家训中,爱国诗人陆游的家训堪称独树一帜。不仅他的家训文章具有不同于他人的鲜明特色,而且他以诗教子的诗体家训,在中国家训史上也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  传清白家风的《放翁家训》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详情进入>>

2016-12-15 清风明月两相和

清廉,就是清白廉洁,是对官声的最高褒奖。它是况钟身为知府赴京考绩时“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的磊落心境;它是包拯出任端州知州整顿吏治离开时“不持一砚归”的严于律己;它是苏东坡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时疏浚西湖、修筑苏堤的勤政爱民。清廉,自详情进入>>

2016-12-14 【人间草木】读"山"之诗文 悟人生之道

人间草木,原本生长在遥远而清冷的山上。  《诗经》中的山,有崔嵬、高冈、南山、首阳等等,质朴而厚实。《楚辞》中的山,有椒丘、空桑、灵丘、九疑等等,柔和、朦胧而神秘,富有浓重的神话色彩。  文人们写山,不仅在于写景,更多的在直抒胸臆,借山寓情详情进入>>

2016-12-12 守正

守正,语出《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正,即正气,它代表着一种正义的精神和堂堂正正、至大至刚的人格力量。《史记·礼书第一》曰:“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司马迁认为有周以来,礼崩乐坏,世风良莠不齐,他号召人详情进入>>

2016-12-08 【微也足道】说"诚"

中国人历来“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这句古语,出自苏轼的《上初即位论治道二首·道德》。在这篇文章中,苏轼指出了至诚的重要性。他认为,至诚就是“推赤心以待之,不可以丝毫伪也”。  早在《中庸》中,“至诚”就已经出现,并被提到了道德修养的高境详情进入>>

2016-12-06 古代清官的离任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声不仅在人去之后,在人去之时就会有生动的反映。  三国时期,陆绩任郁林太守,政绩显著,为官清廉。任满东归时,陆绩须取海道返乡,船夫看到他一家所带物品实在太少,恐难抵抗风浪,建议他再带一些东西上船。恰巧岸边有详情进入>>

共 6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