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0月22日,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纪念日。85年前的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铁流泻处,万水千山,哪里有谱写下一曲曲动人的壮歌?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渗透着红军战士的热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它以其体现出的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向中国和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成为一篇中国革命详情进入>>
四季轮回,岁月更迭,一转眼,我从一名教师转业到纪检监察岗位已五年有余,身边并肩奋战的同事们早已成为了朋友、家人,那些感人至深的场景每天都在纪检监察工作一线上演,他们鼓舞着我、也影响着我不断成长。“不称职”的丈夫和爸爸曾令军同志有一个温馨的家,妻子温柔贤惠,女儿聪明伶俐,然而他的经常性“消失”让女儿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开始责怪这个总是找不见的爸爸。“2018年监察委成立之后,他被转隶到纪检监察系统工作,当时女儿刚上一年级,到该部门后,经常被抽调办理专案,一走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多不着家,现在女儿已经四详情进入>>
你以微薄之躯挺起国人的脊梁筑一道铁墙守护一方净土予民一份安宁你让恶疫却步你让顽疾远离你是八月回信的信使在长长的边境线上成一抹最美丽的色彩当晚风轻轻吹过那是我对你的问候当月光稀疏洒落那是我对你的诉说当太阳缓缓升起那是我对你的祝福一天天一月月我的英雄你在前方搏斗我在后方盼你 盼你凯旋归来(鲁维玲)详情进入>>
听到机械的轰鸣声,地里干活的村民们都围拢过来,边帮着做些细活边高兴的和我说:“以后拉运东西方便了,也不用再蹚水过河了,我们一定发展好产业,把日子越过越好。”我到乌木龙乡石灰地村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后,平时都会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走访了解,收集村情民意。“鲁书记,我们村河边道路泥滑坑深,特别是雨季河水大,我们过河都害怕,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近期,我在走访农户时,村民们向我反映了这一问题。群众所反映的河边道路是乌木龙乡石灰地自然村与模德自然村相连的河边路段,此道路是150余户800详情进入>>
“老师,你看我们怕浪完小大变样了。”暑假里,在外读大学的学生回老家并给我发来了学校的照片。照片里漂亮的校舍和整洁的校园已然不是我印象中那个扎着竹篱笆的老学校了。看着照片里那棵依然苍翠的老榕树,我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了十年前。详情进入>>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沧源佤族群众、也是对耿马各族干部群众的殷殷嘱托和美好期望。建设好美丽家园,需要我们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指示精神上来,立足西南边疆实际,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集中力量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让耿马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要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耿马详情进入>>
山水无法阻挡时光难以左右我走出你走进我来了你也来了缘分把我们牵引自从你离去没人喊我阿姐回来了隔壁传来阵阵笑声掀起满屋我们尘封快乐的画面总忆起你嘴角上扬的样子真好看难忘每每促膝长谈谈理想 谈生活谈过往 谈未来犹如久别亲人恰似重逢故友那些个彼此发自内心的笑已化成红红的枫叶 不知何月何日再相见(鲁维玲)详情进入>>
“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回信了!”。从8月19日开始,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一直“霸占”着我的朋友圈,“圈”里讨论热烈。尽管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是沧源县9个边境村10位老支书,但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却让每个临沧人民都深受感动、备受鼓舞。听了很多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感想,他们都参与了脱贫攻坚、正在参与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他们都努力在一线,成长在一线,每个人都希望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展望着美好未来,我们都能在他们的感想里看见自己的影子。过去的我,在脱贫攻坚路上详情进入>>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党史学习教育,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回望波澜壮阔的近代中华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抗争、浴血奋战,换来新中国的成立;建党百年,再启壮丽发展新征程。党员干部当以史为“钥”,汲取前进的智慧,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学党史,悟思想,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政治信仰,把稳理想信念“箭头”。不论是为保守党的机密,面对酷刑劝降严词拒绝,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而后英勇就义的的共产主义战详情进入>>
“要抖了哦!”母亲话音刚落,我的心也随着咯噔了一下,在母亲的心里我始终是个孩子呀。详情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