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政文化

廉政教育

廉政文化

2017-06-27 苏门三父子 情操昭千秋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是眉山三苏祠门口的一副楹联,这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苏门父子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个席位,传为千古佳话。  苏宅古井,是三苏父子一家生活饮用的水井,距今一千余年。抚今追昔,令人详情进入>>

2017-06-20 文化传承中的工匠精神

艺境联通心境,心境决定艺境。民间常说,看技艺更看人品  人类的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而逝,回首岁月的痕迹,许多是以工匠自己的手艺和品质留下的佳话。  鲁班有一个徒弟,他跟师傅学艺,总觉得自己学得差不多了。有一天,他不辞而别,自己也开了个木匠详情进入>>

2017-06-14 映日荷花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此诗以白描手法,展示了西湖六月风光之明媚,夏日莲叶荷花之纯美,并通过晶莹剔透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真切的感受和情感。当然详情进入>>

2017-06-05 朱自清的气节与家风

朱自清先生(1898—1948)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学家。他原名朱自华,号秋实。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时改名自清,字佩弦。《韩非子·观行》中说:“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先生取“佩弦”,有自详情进入>>

2017-05-16 五百字成就好家风

“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木之不拔,以其有本也。”宋人石介的一句话道尽了百年家族的奥秘。什么样的大本大源能让家族兴旺长久?在江苏的昆山就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族,数百年来,没有什么高官显贵,却出现了不少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朱用纯,详情进入>>

2017-05-15 送您一束康乃馨

今年母亲节的第二天,即农历四月二十,是我妈八十岁的生日,我和弟妹想为她操办一场祝寿活动,其实就是过一个简单的生日。试探着打电话说了意思,没想到还是被我爸严辞拒绝了:不过,一百岁再过!  在我家,自古就是我爸说了算。  我为我妈这辈子抱屈两件详情进入>>

2017-05-15 诗中境界

自古及今,经典诗词作为中国文学大花园中的瑰宝,一直为人们所咏叹,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我们研读经典诗词,含英咀华,益处颇多。  在中华优秀诗词中,有对艰危时事的忡忡忧心,有对普通百姓的殷殷深情,有对光明正义的孜孜追求,为社稷而高歌,为黎民详情进入>>

2017-05-08 说说那些熔铸中华奇观的对联

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有一副龙门对:  上联: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下联: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详情进入>>

2017-05-08 古人论交友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包含了丰富的择友、处友哲理。高山流水、管宁割席,一个个经典的故事带着历史的沉思、深刻的劝诫、高洁的操守,给后人交友处世指明了方向。  《诗经·小雅·伐木》曰:“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用山林中孤鸟鸣叫来寻求同伴的例子,说明朋详情进入>>

2017-05-02 廉泉让水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有一处泉,它掩藏在醉翁亭前左侧的山溪壁角,泉水汩汩流出,泻入山溪。泉眼边赫然竖有清代康熙年间知州王赐魁立的一口“让泉”碑。凡来此地的游客,必观此景,多想喝上一口,然而一看见“让泉”二字,就会相互礼让,未曾听说有为争水而倾详情进入>>

共 6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