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组织的及时‘扶一把’,让我有了抖擞精神再出发的坚定信心。”回想起当初的回访教育,临沧市临翔区一名受处分干部感慨道。
此前,这名干部因违反工作纪律受到处分。受到处分后的一段时间,他因心理压力过大而情绪低落,工作干劲大不如前。
“刚受到了处分,我感觉自己颜面扫地,碰到熟人都绕着走,总觉得背后有人指指点点,思想压力特别大,多亏了组织的回访关怀,组织并没有因为我的错而否定我之前的所有努力……”经过该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谈心谈话,这名干部卸下了思想包袱,组织的关心关爱和个人努力的“双向奔赴”,让其实现了从“掉队”到“归队”的重塑,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该区纪委监委坚持将回访教育作为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的有力抓手,从“回访、教育、重塑”三个环节做实做细回访工作,强化思想教育和正面疏导,积极帮助受处分人员“解心结”“卸包袱”,轻装上阵履职干事。
“受处理处分的党员干部往往思想包袱较重,怕失去领导和同事的信任,怕组织对自己‘一票否决’,而且每一个人的性格、履历等都不相同,每一个案例又各有特点,这就决定了回访工作不能‘千人一面’。”该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为规范有效地做好回访工作,该区纪委监委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本着“因人而异、因案施策”的原则,分层分类开展回访教育工作,明确回访教育的启动、实施、结果运用等环节工作程序,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回访方案,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效传递组织对受处分人员的关心爱护,加强对党员干部全方位管理和多角度监督。
“最近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问题不能否定一切,你在岗位上取得的成绩始终是值得肯定的,要勇敢面对过错,整装再出发。”
在回访中,该区纪委监委回访工作组采取面对面交心谈心、一对一心理疏导、走访所在单位党组织、查阅有关资料、开展民主测评等方式,深入了解受处分人员的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及时分析研判,有效化解受处分人员“标签”思想。对没有卸下思想包袱的受处分人员,做好政策解释,开展疏导式谈话;对能吸取教训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工作的受处分人员,予以肯定和鼓励,开展鼓励式谈话;对受处分人员提出的合理诉求,积极帮助其解决。
在回访教育完成后,结合实际逐人形成回访教育档案,作为受处分人员恢复党员权利、年度考核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深化回访教育成果运用,持续释放监督执纪问责正向效应。
“处分干部不是目的,‘治病救人’才是初衷。”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健全回访教育常态化机制,帮助受处理处分人员从“有错”向“有为”转变,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