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子,(那个)开红花,一开开到穷人家,穷人家要翻身,世道才像话”......“奶奶,奶奶,您教我唱歌嘛。”小时候的我总缠着奶奶教我唱歌,奶奶给我唱得最多的就是这首《金凤子 开红花》,她常对我说“共产党好呀,共产党给了我们翻天覆地的美好生活”。
我的奶奶1935年出生于大理,1952年,在人民迫切得到土地的时代背景影响下,贫农家庭出生、饱受地主剥削的奶奶,深受鼓舞,年仅17岁就作为土改工作队最小的队员毅然决然来到云县投身革命。土改工作结束后,她被安排到云县人民医院工作,后又到头道水卫生院任院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行医的那些年,奶奶是执着的。乡镇医疗条件十分简陋的年代,奶奶到处奔波,挖掘头道水公社各个大队的可塑之才,培训他们基本的护理知识和医疗常识,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成为服务乡民的“赤脚医生”。
奶奶是敬业的。“咚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总是伴随着奶奶的生活。“那医生、那医生,请您到我家帮忙看看病吧”。群众期盼的眼神牵动着奶奶坚定的行医脚步。就这样,奶奶的足迹踏遍了头道水公社12个大队的山山水水。
奶奶是慷慨的。当群众来看病,付不起钱时,她总是默默一笑,用自己的钱垫付医药费,甚至还给回家的路费。经济匮乏的年代,奶奶也把群众的温饱放在心上,时常做了饭菜留着患者一块吃,向困难群众捐赠棉被衣物。她始终秉承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把人民群众的名和利当做自己的名和利。
奶奶是无私的。有一次,一名患者将26000元钱忘在诊所,奶奶发现后,立即小心翼翼的收好,等待着失主。直到深夜,失主出现在诊所时,奶奶悬着的心才终于得以放下。失主当即抽出200元钱塞给奶奶以表谢意,奶奶执意不收,说:“钱都在这,不管你何时返回,我都一定替你好好保管。”
奶奶的一言一行是我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营养剂,它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我的心灵。我考上大学时,奶奶一遍遍地抚摸着录取通知书,说道:“我的乖,你们能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要感谢共产党,奶奶也希望你早日入党”。带着奶奶的嘱托,我在大学里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和公益服务,加强党史党章党规的学习,努力从各方面向党组织靠拢。终于,在大三时,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走上工作岗位后,奶奶时常叮嘱我:“我的乖,你可不要牵挂我,我的身体可好了,你要安心工作,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
当奶奶胆管癌病危,我才知道“我很好”的奶奶其实不好,我才知道一生为我遮风挡雨的奶奶也会生病。2018年春节,她的身体已每况愈下,仅靠打人血白蛋白维持生命。后来我因驻村,须尽快赶回投入到脱贫攻坚的战役中,这时,奶奶插着氧气管,眼含泪珠拉着我的手,对我说的依然还是那句:“我的乖,你要安心工作,不要牵挂我,我一定会好起来......”
奶奶,今天是您离开孙女的1193天,孙女有机会替您这位老党员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纪念活动,倍感自豪。
100年前,南湖烟雨中,一艘小小的红船承载着大大的梦想,开启前进的航向,革命先辈举起右手,以红色的羽翼,诉说着真理的跋涉,日月山河间,用镰刀割开迷雾,用锤子决出生路。“中国共产党”,多么神圣而伟大的字眼,100年来无数共产党员在不同的岗位中践行着革命先辈的遗志,红色基因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代代传承。
奶奶,您一生在平凡的岗位中践行着共产党员忠诚的誓言,您最爱的孙女——一名有着8年党龄的“老党员”,将始终谨记您的教诲,做一名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纪检监察事业的纪检监察干部。
奶奶您看,金凤子花又开了,它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开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艳。孙女给您唱首歌吧:“金凤子,(那个)开红花,一开开满百姓家,百姓家奔小康,社会现代化”......(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