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广角 >> 观点评论
临廉评丨 越是佳节情浓 越要纪律弦紧
发布日期:2025-10-10 08:58:42    信息来源:临沧市纪委

日前,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监督检查,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近日,全省警示教育大会在昆召开,持续释放纠治“四风”强烈信号,临沧市纪委监委也公开通报了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充分彰显了锲而不舍、严字当头的鲜明导向。

“严”是什么?是拉起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安全线”,让干部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目的是保护干部;是防微杜渐,立规矩、划红线,给干部干事创业打造一个规范有序的好环境。

国庆、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全市党员干部们可以利用这个假期好好陪伴家人、放松身心,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然而,在享受假期的同时,大家切不可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干部职责,仍然要坚决抵制在节日温情掩饰下的违规吃喝、收送礼品等违纪行为。

强调作风纪律绝非不近人情,严管的目的在于划清公与私的界限。可为什么有的人一听“严”就犯怵?究其根本,还是怠惰的“惯性”依然存在,思想上的懒怠、精神上的散漫、工作上的慵懒,让一部分人早已在“宽松软”的环境中习惯了“舒适区”,既不愿出来,也不敢出来。这并非严管之过,恰是其作风涣散之弊的鲜明映照,这种心态,在诸如“双节”这样的关键时间节点尤为凸显——一些人总觉得“过节了,该松口气了”“过节了,大吃大喝没问题”,对纪律要求产生下意识的抵触和逃避,种种“犯怵”与“松懈”的表现,恰恰也证明了严格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一刻也不能放松。

近段时间以来,临沧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通过实地督查、明察暗访,邀请阳光监督员共同参与等方式,紧盯重要节点,就是要坚决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驰而不息纠治“四风”。

实践一再证明,严的氛围绝非自然生成,它需要“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韧劲,在持之以恒中形成常态,在久久为功中固化成势。这尤其体现在节假日这类考验作风的关口,越是身心放松之时,越要绷紧纪律之弦。

首先,定下的规矩“说了就要算,定了就要干”,节前节中节后一个样,既不能搞“节前紧、节后松”的短期突击,也不能做“雷声大、雨点小”的表面文章。必须以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推动治理常态化、长效化。与此同时,必须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在节日的温情氛围里,既不让老实人吃亏,也不让投机取巧者得利,唯有让所有人都相信“规矩面前没有例外”,严的氛围才能真正立得住。

要认识到,“严”的真正意义,不是让人“怕”,而是要让人“信”和“敬”,这种“严”旨在激发党员干部内心的敬畏——敬畏纪法,敬畏责任,敬畏民心。当全市党员干部真正体会到,在节假日期间从严要求,不是组织“不近人情”,而是最及时、最真切的“护航”;不是扫兴的“束缚”,而是防止跌倒的“保护”,那么“严格”就不再是负担,而会成为干部清正、节日清净的坚实基础,最终成为我们干事创业行稳致远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