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摘登
临沧:纪检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共谋脱贫路
发布日期:2017-10-29 07:30:00    信息来源:临沧市纪委监委

 

 “核桃收成怎么样?”“今年还打算发展什么?”“建房补助领到了没?”。连日来,按照临沧市委、市政府“大干一百天完成全年脱贫攻坚目标”工作部署,市纪检监察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走进“挂包帮”联系点永德县乌木龙乡扎模村和菖蒲塘村,与群众拉家常、话发展,把脉贫困症结,寻问题线索,思解决办法。

“我家一共种植核桃10多亩,已经种了十多年,按理说应该是越长越好,越结越多,核桃结的果子不但少,而且质量也不好。” 乌木龙乡扎模村农户普跃东看着满山的核桃苦恼地说。

乌木龙乡地处偏远山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很适宜种植核桃,乡内居住着13种民族,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1.9%,典型的传统农业乡、少数民族杂居乡,产业主要以核桃、茶叶为主,目前全乡共有核桃155296亩。像普跃东这样的种植大户在乌木龙较为普遍。核桃作为当地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便因交通落后,农户缺种植技术、核桃流通中间环节较多,产品销路单一,群众收入较低。临沧市纪委领导几经调研,倾力帮扶,协调临沧市核桃研究所的专家深入市纪委“挂包帮”联系点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菖蒲塘村和扎模村,实地开展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核桃抚育管护技术培训和林下啤饲大麦试验种植技术培训。

“通过听了老师的讲解,才知道核桃挂果少是因为我们平时的管理不科学,回去后我们将按照老师讲的技术去修剪、施肥、管理”。听完专家的讲解,普跃东如醍醐灌顶。

临沧市纪委积极帮助协调市、县相关部门投入启动资金26万元,在菖蒲塘村成立了“永德县汇心高原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 ,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以货币入股或以土地、设备、农产品作价等多种方式入股,市纪委帮助协调筹集到的资金以村委会名义注入合作社,成为法人股东,集体收益用于改善该村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和村干部补贴,村监委会对公益分红的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共发动群众入股61户98600元,其中建档立卡户25户。

“群众渴望学技术,盼望脱贫致富。ʻ挂包帮ʼ就是要从群众的所需所盼入手,干出实实在在的事,把好的决策落到群众的心坎上,这样群众才认可。”市纪委“挂包帮”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一次次走访、一份份入户调查资料,让纪检监察干部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找准了发展的方向。目前,全体纪检干部共结对帮扶贫困户205户781人走访贫困户2500余人次,先后帮助扎模村和菖蒲塘村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协调联系资金20万元;协调联系核桃烘干机2台;为扎模村争取解决河边挡墙和玉米汤挡墙工程项目25万元,协调落实校舍维修改造资金780万元,用于乌木龙乡学校建设;协调落实建设资金20万元,用于村民活动场建设。

政府搭台、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唱戏,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培养农村致富明白人,培育新型农民,让农民谋发展有基础、有技术,闯市场少担忧、做生意有平台,群众脱贫指日可待。”临沧市纪委负责人表示。(孙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