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临沧市多地甘蔗进入新榨季,多家糖企陆续开榨,一辆辆满载运输车整齐有序地排队进厂,依次过磅、卸蔗,制糖车间里机声隆隆,空气中弥漫着蔗糖特有的甜香味。
甘蔗产业不仅是临沧市的支柱产业,更是农民增收的甜蜜源泉。但由于甘蔗亩产经济效益不高,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加之制糖循环产业发展缓慢,甘蔗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不够等多方原因,临沧甘蔗产业发展一度面临诸多困境。
为稳固甘蔗产业,焕发“老产业”活力,提振蔗农信心,2024年以来,临沧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聚焦甘蔗产业“稳链、强链、延链、补链、建链”重点工作,围绕政策落实、耕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制糖企业高质量发展、生产销售、推进综合利用等方面的问题,针对重点环节、关键岗位、群众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全过程监督,护航甘蔗产业健康发展,让蔗农过上“甜日子”。
该市纪委监委坚持在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统筹市、县、乡、村四级监督力量,通过听、查、问、访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和蔗农家中,详细了解蔗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保障等具体情况,并充分发挥派驻机构“探头”作用,对各涉农部门履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将收集到的问题建立台账,并通过“清单式”“点对点”交办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剖析问题成因,做好问题整改,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促进蔗农增收。
此前,镇康县纪委监委在勐堆乡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时发现,部分蔗农在实施宿根甘蔗管护提升工作过程中存在单产低的困局,随后,该县纪委监委将问题反馈至乡政府,乡政府结合实际,引入先进种植模式,推广“三化”一体机,加大机械化力度。
“现在甘蔗每亩单产提高了1.5吨。”每当提起这事,当地的蔗农们都对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赞不绝口。
在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督促下,该市甘蔗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良种化、机械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
永德县针对部分群众反映砍运“等票难”等问题,督促有关部门与糖业公司沟通协调,及时调整甘蔗砍运票发放秩序,并要求职能部门抓好蔗区道路维修、中转站设置、运蔗车辆的调度、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保障榨季甘蔗生产工作有序推进。
沧源县围绕“一根甘蔗吃干榨尽”理念,依托企业联动,积极打造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先后引入多家生产企业,开发了“糖成品、蔗叶蔗梢蔗渣综合利用”为内容的蔗糖产业链,形成了“糖、饲、肥、畜牧”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让“每一根甘蔗从头甜到尾,从头赚到尾”。
“小小一根甘蔗,一头连着蔗农,一头连着制糖企业,中间还有相关职能部门,‘监督保障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创新监督方式、加强执纪问责方面持续发力,以有力监督促进“甜蜜”产业可持续发展,切实维护蔗农切身利益。(方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