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刀福英(左二)在给年轻纪检监察干部讲解问题线索处置环节需要把握的要点。
刀福英,女,傣族,1968年4月出生,1986年12月参加工作,200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双江自治县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3年。曾获“双江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并多次荣获“双江自治县优秀公务员”称号。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战线上的老同志,她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执着坚守,‘柔’肩有着‘铁’担当。”提起双江自治县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刀福英,同事们都赞赏有加。
自2008年进入纪检监察系统工作以来,刀福英先后在信访室、政务公开室、纪检监察室等岗位工作历练,无论在什么岗位她总能及时转变角色、履职尽责,也在纪检监察系统这个“大家庭”里练就了敢于监督、敢于碰硬的性格,用心和行动践行着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贴心人的初心使命。
“纪检监察工作也是门技术活”
在许多同事的眼中,刀福英对工作的要求近乎苛刻,她常说:“纪检监察工作也是门技术活,纪检监察干部既要成为业务上的标杆,也要做提笔能写、张口能说、动手能干、办事能成的综合性人才。”她是这么说的,更是带头这么做的。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工作的要求,她始终把学习、实践、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广泛了解、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就这样,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对工作的热情使她迅速从纪检监察“新兵”蜕变成了审查调查工作的“主力军”。
“干工作就是要动真碰硬”
“这起案件涉及侵害群众利益,我们必须顶住压力,把问题根源摸排清楚,还老百姓一个公道。”每次案件查办遇到瓶颈,刀福英便召集同事们围坐在一起分析研究案情,鼓励大家积极迎接工作上的多重挑战。她把反腐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办案质量和效果上,对每一起案件的查办,从线索筛选、初查、立案,到方案制定、对被调查人的谈话、收集固定证据、终结报告制作,她总是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办理几起受贿案时,因涉案人员跨市(区),案件查办难度加大,她迅速组织办案人员连续奋战、商讨研究对策,拿出动真碰硬的韧劲,先后30余次到其他市(区)进行调查取证,接触相关人员谈话百余人,制作笔录百余份,经过连续艰苦奋战,案件成功告破。
“我希望大家一起进步”
“团结干事,一起努力,纪检监察机关这个‘大家庭’才会越来越有凝聚力。”刀福英的一席话总是让周围的同事充满斗志。为增强办案人员学习业务的动力,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情,提升实战工作技能,刀福英对每一位与她共事的办案人员言传身教进行“传帮带”,对其碰到的困难和遇到问题及时解答,手把手教学。通过她孜孜不倦的指导帮助,与她一起共事的纪检监察干部对案件突破、取证固证、谈话询问等办案方法的运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在双江县纪检监察机关这支队伍中日渐浓厚。“刚刚从乡上调来县纪委监委时,我内心充满了焦虑和迷茫,福英姐为了给我加油打气,和我聊了她刚参加工作时候的心境,耐心地教我做笔录、查资料,让我对纪检监察业务更加熟悉,心态也慢慢调整好了,很幸运人生中能遇到这样温暖亲切、尽职尽责的学习榜样。”谈起刀福英,和她共事的一名年轻干部由衷感慨道。
“工作和家庭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福英,福英,家里的灯泡坏了……”“刀主任,这项工作由你们室负责跟踪办理,一个月内要办出成效……”正如无数个工作者一样,刀福英柔软的肩膀上扛着对家庭的责任、对工作的担当,她的丈夫长期在外地工作,家有年迈的公婆,且公公行动不便已有5年,面对家庭工作的双重压力,她既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茫然失措,而是工作生活“一肩挑”,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白天她是“铁娘子”,一个劲地把心思扑在工作上,对每个案件、每项任务尽心尽力,晚上她回归家庭,把最柔软的心思体现在“为家人洗衣做饭”、“照顾公公婆婆饮食起居”这些家庭琐事上。她总说,“有幸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我打心底里感到自豪,也倍加珍惜。我会努力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把工作干扎实、把日子过踏实。”(李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