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冯志礼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发表《坚持“三不”一体推进提升治理效能》署名文章中关于坚持“三不”一体推进的论述,为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擘画了“路线图”。近年来,临沧市纪检监察机关在案件查办、织牢笼子、宣传教育等方面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积极探索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的“临沧方案”。
保持高压态势,强化震慑效应
以“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腐败。通过紧盯资金安排使用、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对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坚决从快从严查处,决不手软。从严查处侵吞扶贫资金、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失职渎职及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厉打击转移赃款赃物、销毁证据、搞攻守同盟、对抗组织审查、欺瞒组织等行为和涉黑涉恶腐败、“保护伞”等问题,严肃开展人防系统腐败、毁林种茶、领导干部违规借贷等专项整治,严肃查办一批对持续净化政治生态有震慑效果、有促进作用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提升专项监督质效,压实各级责任。沧源县纪委监委紧盯上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挺纪防疫一线,派出10个监督检查组开展疫情防控专项纪律检查257场次,查处疫情防控中失职失责和违反工作纪律问题14起21人,对3个单位6人进行通报批评。
“要想将‘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就必须在惩治这个底线上寸步不让、寸土不丢,持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沧源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
2020年,全市共处置问题线索1128件,立案64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30人次,涉嫌犯罪移送检察机关39人。持续强化不敢、知止的氛围,实现减存量、遏增量全面推进。
扎紧制度“笼子”,筑牢纪律底线
全力消除制度中的空白、短板和模糊地带。该市纪委监委通过印发《临沧市纪检监察机关“体验式”监督工作办法》《临沧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约谈办法》《临沧市领导干部问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系列工作制度,进一步扎紧“不能腐”的笼子,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创新整改制度,做实“后半篇文章”。永德县纪委监委针对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中发现的系统性、制度性问题,通过“1234”促改联动工作法,用好用活纪律检查建议书和监察建议书,于2020年精准发出纪检监察建议15份,以纪法刚性约束深化源头治理、堵塞制度漏洞、推动以案促改,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是监督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写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的具体抓手,只有持续推进完善制度建设,才能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永德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道。
强化理想信念,感悟初心使命
纪法的震慑如万钧雷霆,组织的感召似春风化雨。以案促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广大党员干部因觉悟而“不想腐”,从内心深处筑牢理想信念,勇担职责使命。
警示教育片是该市纪委监委深化以案促改,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载体。通过制作《被红包绊倒的局长》《谁动了贫困学生的奶酪》《一枝一叶总关情》等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斗争题材微电影,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通过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观看《政治掮客苏洪波》《围猎:行贿者说》等警示片,在全市党员干部职工中引发了强烈反响,有效推动了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该市通过持续加大廉政文化警示教育基地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思想教育主阵地作用,以案说理、以情动人,厚植廉洁文化土壤。
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2020年全市共有2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40人主动交代问题,其中涉及处级干部13人、科级干部6人。
“在推动“三不”一体的过程中,通过深刻把握其内涵要求,积极探索“三不”贯通融合的有效途径,深化标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进一步强化一体推进“三不”的协同性,有效提升治理效能。”该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聂海涛 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