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临沧市耿马县勐撒镇翁达村藤篾鼓凳厂,市级非遗传承人俸绍春正在熟练地编织藤篾编织品,柔软而坚韧的藤篾在指尖翻飞,不多时,便成了一件件工艺品——藤篾鼓凳、藤篾桌子、藤篾躺椅……精美而实用。
“现在鼓凳厂能生产凳子、椅子、桌子、茶几、书架、小工艺品等三十余种产品,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制。”俸绍春介绍说,鼓凳厂建成后由合作社经营管理,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6万元。
翁达藤篾鼓凳发展壮大的背后,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强有力的监督护航。近年来,耿马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非遗人才链嵌入非遗产业链,积极探索“非遗+市场产品+就业致富”的模式,大力发展非遗产业,将非遗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助推乡村振兴。该县纪委监委制定《持续深化清廉云南建设临沧实践耿马行动的具体举措》,紧盯非遗产业发展开展“全链条”监督,推动芒团手工造纸、翁达藤篾鼓凳等非遗产业从“指尖技艺”转型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指尖产业”。
在具体工作中,该县纪委监委以“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惠民行动”为抓手,采取“室组地”联动、“组组”协作等监督方式,深入县、乡、村非遗企业、非遗工坊等产业一线,通过实地走访、随机抽查、查阅台账等方式,详细了解非遗产业项目推进、帮扶项目资金使用、相关惠民惠企政策兑现落实等情况。
“艾叶,传承人补助到账了吗?”近日,孟定镇纪委书记来到遮哈社区芒团自然村傣族手工造纸非遗工坊,向市级非遗传承人艾叶了解情况。艾叶高兴地告诉“老熟人”:“已经收着了。现在政策扶持力度大,我们用白棉纸做成的台灯、记事本、手提包等十大类共23款文创产品,不仅在周边地区畅销,还远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非遗不只是眼下生活,也是未来,如今镇里打造的芒团已成为游客打卡胜地……”孟定镇纪委书记说道,依托少数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等优势,着力打造以南汀画院为核心,情人湖景区和芒团景区为两翼的“一核两翼”旅居模式,形成了“非遗+旅居”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让游客深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此外,为有效推动非遗传承,该县纪委监委还将非遗资源保护发展情况纳入监督重点任务,聚焦产业政策落实、项目资金补助、干部工作作风、营商环境等方面开展监督。同时,督促各职能部门将非遗资源融入景区提质改造、文创旅游商品开发等相关工作中,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激发指尖潜力,撬动致富引擎。”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步,将持续聚焦非遗产业发展,紧盯非遗保护传承、产业发展中的“中梗阻”,发挥“室组地”“室组巡”联动监督优势,以监督实效护航“指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奎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