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青山,核桃林茂。凤庆县172万亩核桃林间,新果缀枝,林下作物层叠交错,散养家禽穿梭其间。这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海洋,正通过“林下种植、林禽养殖、文旅共兴”的“核桃+”模式,孕育着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而在这背后,凤庆县纪委监委的精准监督如一股清风,为产业发展护航定向,让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
凤庆县依托核桃林资源优势,大力推广“核桃树+经济作物+中药材+生态养殖”的立体模式,构建起“上有坚果、中有作物、下有畜禽”的生态循环系统。为保障这一模式落地见效,凤庆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职责,采取“室组地”联动的方式,聚焦政策落实、资金使用、产业项目推进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检查,同时督促农业农村、林草等相关部门加强培训指导,将种植、养殖技术送到农户手中,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难题。在监督推动下,全县林下种植业面积扩展至85.23万亩,林下经济产值达6.4亿元,让绿林里结出了实实在在的“致富果”。
“监督的落脚点,就是让群众真受益。我们将紧盯‘核桃+’模式中的土地流转、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惠民红利直达群众身边。”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坦言。
核桃林不仅是“钱袋子”,更是“风景线”。凤庆县深度挖掘农耕文化与民俗风情,推动农文旅融合,诗礼乡古墨村便是典范,200余株古核桃树环村而生,近万亩核桃林将村落环抱,“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景致,让这里成了都市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最骄傲的是核桃林,既让我们增收,更让我们享尽绿色之福。”村民杨定平的话,道出了生态与民生的共赢。为守护这份“诗与远方”,县纪委监委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文旅产业各环节,督促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监管景区门票、餐饮住宿价格,严查欺客宰客、强制消费等行为,让游客来得舒心、游得放心。
核桃产业是凤庆的“当家产业”,为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县纪委监委聚焦“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在政策落实、营商环境、风险防控等领域强化监督。对政策执行不力、监管缺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零容忍”,对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严肃追责,为产业发展清障护航。
“产业既是群众的‘饭碗’,也是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常态化监督,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深度融合,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的“幸福靠山”。
如今,凤庆的核桃林里,不仅有累累硕果,更有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随着监督的持续发力,“核桃+”产业正不断提质增效,让乡村的底色更绿、村民的腰包更鼓,一幅“绿富美”的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