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镇康县勐捧镇丫口村,平坦整洁的村道蜿蜒延伸,清澈的沟渠水流潺潺,村民们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上闲话家常。“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现在终于修好了!”“污水不再直排河道,家门口干净多了!”该村的村民们谈起村里的新变化,脸上洋溢着笑容。这些变化的背后,是镇康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定位,以“监督护航”行动为抓手,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实践。
事情要从一次日常监督说起。年初,县纪委监委干部在下沉走访时,听到丫口村村民反映村道破损、污水横流等问题。看似是“小事”,却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县纪委监委立即启动“民生问题直通车”机制,组织专班深入调研。通过走访发现,类似问题在全县部分村(寨)不同程度存在,其背后折射出的是部分干部作风不实、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县纪委监委通过约谈提醒、下发监察建议书等方式,压实乡镇党委和职能部门主体责任。同时,对工作推进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及时纠治,推动干部下沉一线解决问题。并建立问题整改“回头看”机制,确保整改不走过场。
该县纪委监委还探索出“群众点题、纪委监督、部门答题”的联动机制。在凤尾镇大柏树村,纪检监察干部组织村民召开“阳光议事会”,让群众自己提需求、定方案。同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办公,把“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形成了“群众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为确保整治成效,该县纪委监委建立“嵌入式”监督机制。纪检监察干部既当“监督员”,又当“协调员”,全程跟进项目推进。一方面紧盯干部作风,对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及时问责;另一方面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建立长效机制。在全县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一批长期困扰群众的“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