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栏更新了,哪些人享受低保都公示出来了,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我们心里踏实。”“村上来了什么钱,用到哪里去,现在都定期公布,不用隔三岔五拉着村干部问东问西了……”站在村务公开栏前,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简乡大寨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村里的大小事,自发地当起了监督员。
这是该县纪委监委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将“微权力”的行使置于群众监督之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从小处着眼,从“微”处着手,持续深化对小微权力的监督,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始终让监督融入基层治理之中。
聚焦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统筹县纪委监委、乡(镇)纪委、村监督委员会力量,围绕农村“三资”管理、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救助救灾等关键领域、重点环节跟进监督,对村级“微权力”运行和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生在乡村振兴、“三资”管理等领域存在的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不断织密村级“微权力”监督网,推动形成“村账笔笔清、村事件件议、村务人人明”的良好局面。
同时,该县纪委监委创新监督方式,大力推广运用“互联网+”研发的集公示、查询、举报、比对、预警于一体的领导干部涉权事项公开监督平台,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将惠民资金、政策法规、车辆信息、房产信息等模块内容及时“晒”在网上,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网站、微信小程序、手机APP点击查询、上网监督,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给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
“小微权力虽‘小’却影响大,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可马虎不得。”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步将注重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整合基层监督力量,推动自上而下的专责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形成合力,聚焦“小微权力”,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做实基层监督,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刘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