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你院及时召开班子会议,认真反思问题根源所在,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进一步加强管理……”
耿马自治县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在排查有关问题线索过程中,发现某乡镇医院存在部分干部职工在自建房屋时,私自侵占单位集体土地以及医院领导绩效不公示等问题,随即下发监察建议书,要求该院就班子履行管理责任不力等问题进行整改。
“这一纸建议书既是‘良方’也是‘猛药’,为我们开出了良方。”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相关问题,约谈侵占集体土地的干部职工,并采取限相关措施,减轻集体损失,同时健全完善了绩效管理制度、强化绩效的公开透明,进一步加强了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压缩医疗腐败的灰色空间。
一份建议书,以小切口“催生”工作整体推进,成为放大日常监督执纪功效的“利器”。监察体制改革以来,耿马自治县纪委监委做细做实监督职责,通过用好用活监察建议书,精准“把脉”、直达“病灶”,从而督促相关部门修复漏洞、完善机体,推动标本兼治实现以案促改“闭环式”管理。同时,为加强监察建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认真对照中央、省、市关于监察建议书使用的相关规定,全面规范监察建议书的使用,切实提升政治监督的严肃性、精准性。
下发监察建议书,让“一张纸”变成“一味药”,做到查处一案、整改一片。自2020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发出监察建议书22份,排查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廉政风险点35个,制定防控措施15条。
“如何把问题点准、点透,同时又能提出可为、可行、可用的建议一直是监察建议书的重要部分,真正确保建议书不仅仅是一份文件,而是能堵上漏点、照出问题、点明方向的‘利器’。”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用好用活监察建议书为做好“后半篇文章”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沈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