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广角 >> 清风文苑
驻村札记:小金下基层的心事
发布日期:2023-12-08 15:15:35    信息来源:沧源

日月如梭,想来我已博士毕业4月有余。从“校门”到“机关门”,从“实验室门”到“村委会门”“百姓家门”,从繁华绚丽的北京到宁静淡雅的田园,从实验报告到村情报告,从英语到佤语,环境变化如沧海桑田,但不变的是我选择扎根基层的初心。

以“不改初心”赶赴“山海之约”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这是我“头都不回”地选择基层公务员的原因。邂逅这段话,我就感到醍醐灌顶、心灵震撼,仿佛有粒种子种入心田,静待萌发。更有萦绕多年的乡愁挥之不去,难以割舍。“何以解忧?唯有回乡!”从去发达地区争当“享受者”的“小镇做题家”,到乡愁难解的“家乡宝”直博生,再到如今回乡甘当“建设者”的小镇公务员,仿佛一切回到原点,但却是从在家“嫌家”的小孩变成了在家“爱家”的大人了,精神内核多了份“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以及“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智慧。我的家乡临沧市有一半多人口是农村人口,我深知我的基层半生是与他们勠力同心实现家乡现代化的半生,也将是目睹家乡振兴的无悔半生。一经踏入基层这片我期待已久的沃土,这粒种子就疯狂地“生根发芽”,贪婪地想要给这片土地贡献它的美好。

以“上任三火”治好“水土不服”

一纸任命,带着组织的信任,我“走马上任”成为了村委会主任助理,开始了“穿针引线”的绣花活。而我刚到村里,职责关、村情关、村务关、语言关、人际关,关关都是拦路虎。好在“新官上任三把火”,逐渐治好了我的“水土不服”。这第一把“火”,“烧”的是村委办公室。刚到村,我就主动请缨打扫村委会办公室、顺带整理翻阅了很多文件资料,在短时间内摸清了“家底”“家产”“家业”,摸索什么是建引领、怎么实现党建引领。第二把“火”,“烧”的是入户路。到村一个月内驻村书记就带我遍访全村监测户,但我还是人生路不熟,而且听不懂、不认识、没做过、记不住,严重成为我熟悉村情民意的“绊脚石”。不过我不灰心,转变心态,相信行动才是更好的表达。有意识主动抓住去入户的机会,如每季度的村民收入核算;向村干部学习积累一些日常佤语;平时看到乡亲们在劳作,就主动去帮忙,每次入户也主动了解他们有没有遇到困难,盘算着怎么让为民服务经费花得有意义。渐渐地,我对村民家也能认门认面了。第三把“火”,“烧”的是村干部。苦干思考之余,我总是围着村支书、村干部,对那些“零碎事”问东问西、忙前跑后,跟着做、学着做。渐渐地,我从一名毕业生快速转变为驻村“老兵”,对一线村情村务也能信手拈来,还收获了大家给的佤族名字“喃金”。

于“无字之书”续读“博士学位”

在学校攻读了有形的博士学位,更要把科学研究思维与精神运用于调查研究中,在“无字之书”中续读“无形的博士学位”。何为“无字之书”?家事国事天下事便是。毛泽东同志曾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家国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表明沉下心去搞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强调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作为一名选调生,要拾起科学研究思维,摒弃“高知包袱”,饱学基层“无字之书”,以科学研究之精神做调查研究,细剖“枝叶关情”心理、“草野宇下”事理,继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深潜“载舟之水”,悟人民至上真理之客观。钻研群众路线“必修课”,胸怀天下“潜修课”。足履实地“下马看花”,细嗅基层“蔷薇之香”。打好调查研究“金刚钻”,做好为民解忧“瓷器活”。放下“高高在上”的臭架子、“袖手旁观”的冷性子、“好大喜功”的半吊子,以亲近群众为傲,以脱离群众为耻,成为真正看懂群众微表情、读懂群众话外音的“孺子牛”。层层修炼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生境界。走遍千家万户、吃遍千难万苦,归来仍是初心未改。(金利子)